Barcamp Taipei 參與心得
- 因為我忘了帶相機出門,就借用 othree 照的這張,授權一樣採用cc by-nc-sa。
這是我第一次參加 Barcamp,也是台灣第一次辦。跟其他已經辦過好幾次的地方比起來,的確是缺乏經驗。 不僅是主辦者,參加者也是。所以我的想法是,就當作"練習"吧!
在 Barcamp 這種無法事前詳盡規劃的活動而言,時間絕對是需要斤斤計較的。尤其是本次活動只有2小時,自我介紹與排定議程這兩個項目不能花太多時間。不過,這剛好是最無法掌控的項目。所以當我們擠在同一張海報前,準備貼小紅點時,大家也紛紛提出看法。例如:
- 海報應該大一點,這樣可以在靠近前先看到題目,先做好選擇。
- 看不懂題目,是不是可以先做簡短說明。
- 用科技方式解決投票問題,按鈕或是亮燈號選擇。 (開玩笑的,沒這個成本XD)
整體看下來,我覺得「barcamp 似乎不適合辦短時間的」,效益不划算。如果準備時間佔去總時間過多,那還不如把時間省下來,給大家去自由講。至於排定議程的方式,我有幾個看法。
- 得票數最高的前幾名,避免排在同一時段。
像這次的議程,得票數高的都排在同一時段,這樣勢必要忍痛做出抉擇。但是既然都投票了,得票高的議題就應該有讓最多的人聽到的機會。就算會因此排擠到小場的人氣,也是應該的。不然投票意義大打折扣。 - 同類型的題目可以一起講,不然就分開,不要排在同一時段的不同場。
這在小型活動可能不會發生,不過議題多的話就有可能遇到了。合併相近議題是我聽來的,是合理的作法。 - 如果可以記名(代號即可)的話,盡量不要讓同一人投的場次都排在同一時間(可能要用電腦排)。
這是因為,我投的三場都在同一時間上演。可是我不會分身術,也沒有妙麗那個倒轉時間的魔法道具。所以遇到這種情況,只能說無奈阿~。這是個理想,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到自己有興趣的場次,減少因為時間衝突而發生的遺憾。
既然有這麼多問題,為什麼還要多軌進行?我個人也不喜歡,也不是我辦的,所以我不知道答案。我只能猜想,是為了容納更多議題吧。不過不能讓更多人聽到的議題,就算辦了一堆,也還是在那個小圈圈裡,很可惜。
以上,我沒有詳細去看其他人的作法。因為我想提出我最原始的想法,即使很愚蠢…。
另外,關於 Fon 的議題我有一點想法。Fon 有了更開放的作法,可以用 plugin 的方式增加功能。不過這是 open source 的,你做了別人也可以拿去用。那情況不是又回到原點?同樣都能擴充功能,大家還是會去選擇核心比較棒的韌體(前提是別人真的比較好)。所以我建議 fon 要抓住人心的話,要強化圖形介面,這個別人總不能抄得一模一樣了吧。另外一個就是,讓 fon 也能成為一個 plugin。就算使用者跳船了,也能用 plugin 的方式繼續 FON。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,就算換了韌體,還是想維持 fon 的分享,但是方法太過複雜,不是每個人都會修改。
廣告
留言 (0)
Trackbacks (0)
發表留言
引用
我是 alicekey
熱門文章
文章存檔
- 2010 年 三月 (1)
- 2009 年 十月 (1)
- 2009 年 六月 (1)
- 2009 年 四月 (1)
- 2009 年 三月 (2)
- 2009 年 二月 (1)
- 2008 年 十二月 (3)
- 2008 年 十月 (4)
- 2008 年 九月 (3)
- 2008 年 八月 (3)
- 2008 年 七月 (1)
- 2008 年 六月 (1)
- 2008 年 五月 (1)
- 2008 年 四月 (2)
- 2008 年 三月 (1)
- 2008 年 二月 (3)
- 2008 年 一月 (2)
- 2007 年 十二月 (1)
- 2007 年 十一月 (5)
- 2007 年 十月 (4)
- 2007 年 九月 (7)
- 2007 年 八月 (2)
- 2007 年 七月 (2)
- 2007 年 五月 (4)
- 2007 年 四月 (4)
- 2007 年 三月 (2)
- 2007 年 二月 (3)
- 2007 年 一月 (6)
- 2006 年 十二月 (3)
- 2006 年 十月 (1)
- 2006 年 九月 (2)
- 2006 年 七月 (4)
- 2006 年 五月 (6)
- 2006 年 四月 (1)
- 2005 年 十一月 (3)
- 2005 年 十月 (6)
- 2005 年 九月 (2)
- 2005 年 八月 (2)
- 2005 年 七月 (3)
- 2005 年 六月 (1)
- 2005 年 四月 (9)
- 2005 年 三月 (9)
- 2005 年 二月 (5)
- 2005 年 一月 (1)
- 2004 年 十二月 (12)
- 2004 年 十一月 (9)
Blog Stats
- 65,690 hits
最新回應